首页 > 疾病科普 > 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(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)

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

(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)

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(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)

这里说的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是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(Ente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,EPEC)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EPEC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,50年代到60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,临床上称之为“消化不良”。1983年全国腹泻经验交流座谈会决定,将EPEC引起之腹泻,一律称之为EPEC肠炎,而不称作“消化不良”。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~5天。起病一般较慢,也可急性起病。有饮食不调、添加辅食不当等诱因。轻症不发热,主要症状为腹泻,大便每天3~5次,呈黄色蛋花样带奶瓣,量多。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发热、呕吐、食欲缺乏、腹胀、中毒性肠麻痹。在出现肠麻痹前腹泻加重,可出现黏液血便。成人患者常急性起病,有脐周隐痛、腹鸣,偶有里急后重,表现为“痢疾样”。相对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消炎、控制腹泻、纠正脱水酸中毒等综合措施。虽然致死率不高,但是该病也是有一定危险的,所以应重视对待。

  • 别名: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
  • 发病部位:全腹
  • 传染性:该病具有传染性
  • 临床检查:血常规
  • 多发人群:婴幼儿多见
  • 挂号科室:消化内科、传染科
  • 典型症状:呕吐、发热、腹痛、腹泻
  • 时间2024-09-19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