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疾病科普 > 母乳性黄疸(喂养性黄疸)

母乳性黄疸

(喂养性黄疸)

母乳性黄疸(喂养性黄疸)

母乳喂养的婴儿,在生后4~7天出现黄疸,2~4周达高峰(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.6~342.0μmol/L),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。黄疸一般持续3~4周,第2个月逐渐消退,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。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~4天,黄疸明显减轻,胆红素下降≥50%。若再用母乳喂养,黄疸不一定再出现,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。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,目前已达20%~30%。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,虽然本病预后良好,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。

  • 别名:喂养性黄疸
  • 发病部位:全身
  • 传染性:该病不具有传染性
  • 临床检查:血常规、尿液检测、肝胆功能检查
  • 多发人群:婴幼儿
  • 挂号科室:新生儿科、小儿消化科
  • 典型症状:胆红素升高、黄疸、、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
  • 时间2025-01-18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