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疾病科普 > 登革出血热(登革出血热)

登革出血热

(登革出血热)

登革出血热(登革出血热)

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疾病进一步恶化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。登革出血热和登革热的起病类似,是由登革病毒引起,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病情初期,发热2~5天,过后就会突然加重,出现部分器官出血和休克,多见于青少年患者,病死率极高。1950年,泰国发现首例登革出血热,以后开始流行于东南亚、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。登革出血热至今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,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。急性发病期的病人应该卧床休息,恢复时期不能过早活动,饮食最好以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主,营养丰富、易于消化的当为首选。发热病人可以根据病情施行静脉输液,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。

  • 别名:登革出血热
  • 发病部位:血液
  • 传染性:该病具有传染性
  • 临床检查:血常规、尿液检测
  • 多发人群:无人群限制
  • 挂号科室:传染科、急诊科
  • 典型症状:红斑、血热、高热、厌食、休克、恶心、发热伴出血
  • 时间2024-12-04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