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疾病科普 > 登革热(登革休克综合征)

登革热(登革休克综合征)

登革热(登革休克综合征)

登革热,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,它是由属于黑斑蚊(也称艾迪斯蚊、伊蚊)的白线斑蚊(Aedes albopictus)与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先叮咬患者后,成为“病媒蚊”,其它健康的人可能因这只病媒蚊叮咬而感染。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,偶然病者会恶化至登革溢血热,并进一步出血、休克,甚至死亡。登革热产生的并发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。一般来说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。  登革热病毒,只能存于人、猴及病媒蚊体内。登革热病媒蚊为埃及班蚊和白线斑蚊。病毒必须借由病媒蚊叮呅才能传给人 。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(从开始发烧的前一天直到退烧都具有传染力)8~15天后,则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。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健康人,病毒在病媒蚊体内经过8~12天的成长后,便可以传给他人,期间可能长达数个月,依此循环,直到这只蚊子死掉。

  • 别名:
  • 发病部位:全身 、皮肤
  • 传染性:
  • 临床检查:尿常规 、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
  • 多发人群:儿童
  • 挂号科室:传染科
  • 治疗方法西药治疗
  • 治愈率80%
  • 治疗周期4-8周
  •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(5000—— 10000元)
  • 是否医保
  • 并发症心肌炎、 尿毒症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
  • 典型症状:发烧 、头痛、 恶心与呕吐
  • 时间2024-11-21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