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疾病科普 > 绝经后骨质疏松(绝经后骨质疏松症)

绝经后骨质疏松(绝经后骨质疏松症)

绝经后骨质疏松(绝经后骨质疏松症)

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,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,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,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,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、骨骼变形、出现合并症,乃至死亡等问题,严重地影响老年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,甚至缩短寿命,增加国家及家庭财力与人力负担。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保健课题。1993年WHO对骨质疏松症定义为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,伴随骨的微结构改变,导致骨脆性增加,因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。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共识会议提出,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受损为特征的骨骼疾病,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。骨强度集中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。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地减少,骨皮质变薄,骨小梁减少、变细,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骨小梁断裂。

  • 别名:
  • 发病部位:骨、卵巢、全身
  • 传染性:
  • 临床检查:血清碱性磷酸酶、血清骨钙素、雌激素
  • 多发人群:女性,老年
  • 挂号科室:骨科
  • 治愈率60%
  • 治疗周期2-4周
  •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(1000 —— 5000元)
  • 是否医保
  • 并发症骨折
  • 典型症状:骨痛、驼背、局部压痛、骨痛、驼背
  • 时间2025-01-18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