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幼儿病毒性皮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,常见的有幼儿急疹、风疹、麻疹、手足口病等,以下是其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:常见症状幼儿急疹: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 6 型感染引起。患儿一般先有高热,体温可达 39 - 40℃,持续 3 - 5 天后体温骤降,同时或稍后皮肤出现散在的玫瑰色斑丘疹,直径 2 - 5mm,压之褪色,很少融合。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,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,皮疹一般 1 - 2 天内消退,。...
幼儿病毒性皮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,常见的有幼儿急疹、风疹、麻疹、手足口病等,以下是其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:
幼儿急疹: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 6 型感染引起。患儿一般先有高热,体温可达 39 - 40℃,持续 3 - 5 天后体温骤降,同时或稍后皮肤出现散在的玫瑰色斑丘疹,直径 2 - 5mm,压之褪色,很少融合。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,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,皮疹一般 1 - 2 天内消退,没有色素沉着和脱皮。
风疹:由风疹病毒引起。在出疹前 1 - 2 天可能有低热或中度发热、头痛、食欲减退、疲倦、乏力及咳嗽、打喷嚏、流涕、咽痛、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。发热 1 - 2 天后出现皮疹,先从面颈部开始,24 小时内蔓延到全身。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,直径 2 - 3mm,可融合成片,一般 2 - 3 天内皮疹消退,不留色素沉着。
麻疹: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初期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流泪、结膜充血等类似感冒的症状,发热 3 - 4 天后出疹,出疹时体温更高。皮疹先从耳后、发际开始,逐渐蔓延至面部、颈部、躯干、四肢,最后到达手心、脚心。皮疹为红色斑丘疹,大小不等,可融合成片,疹间皮肤正常。出疹 3 - 4 天后,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,伴有糠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。
手足口病: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,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最为常见。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,表现为口痛、厌食、低热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,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口腔内的疱疹多位于舌、颊黏膜和硬腭等处,破溃后形成溃疡,疼痛明显,导致患儿拒食。手、足部位的皮疹多位于手心、脚心、手指和脚趾的侧面,少数患儿可出现在臀部、膝盖等部位。
一般治疗:让患儿多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多喝水,给予清淡、易消化的饮食。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搔抓皮肤,以免引起继发感染。如果患儿发热,可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,体温在 38.5℃以下时,可采用物理降温,如用温水擦拭患儿的额头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;体温超过 38.5℃时,可遵医嘱给予退烧药,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。
对症治疗:对于皮肤瘙痒的患儿,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症状。如果皮疹出现破溃、感染,可外用抗生素软膏,如莫匹罗星软膏。对于口腔疼痛明显的患儿,可在进食前用生理盐水漱口,或使用口腔喷雾剂缓解疼痛。
抗病毒治疗:一般情况下,病毒性皮疹具有自限性,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治疗。但对于病情较重、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,如阿昔洛韦、利巴韦林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幼儿病毒性皮疹的症状可能因病毒类型、患儿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,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,应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。同时,要注意隔离患儿,避免交叉感染。
家有小孩必看!吃对这些,孩子长高、体质强、免疫力 up!2025-03-20
耳朵根疼别硬扛!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2025-03-20
新手爸妈必看!应对新生儿腹胀,这些方法超有效!2025-03-20
化疗后怎么突然尿频怎么办?2025-03-20
绝经后腹部不适?警惕老年子宫萎缩带来的影响2025-03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