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后别找我做饭,我做不好”,“我考砸了,不是学习的料”,这样的话让人在困难面前心生畏惧。一次放弃,就是对自己的全盘否定。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进的人才会赢得胜利。在这个不放弃的过程中,一个个小进步、小决定和小行动都会逐渐累积,最终带来胜利的时刻。
容易产生信息焦虑的人通常有以下三个特征:一是个性比较内向,不善与人交谈,但是又很在意人际关系,所以总要上网看看微博或者刷刷朋友圈动态;二是工作压力比较大,情绪上易焦虑,将看手机或者上网看新闻当作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,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;三是没有生活目标,没有精神寄托,比较闲散,他们将上网查看信息当作自己的主业,在里面寻找快乐的源泉,从而摆脱自己的空虚和寂寞。
吃瓜子能缓解紧张情绪。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,很容易紧张、尴尬,交流时手中有食物的话会让人感到轻松。所以我们经常会请客喝酒或约人吃甜点来让交往各方放松下来,但酒后容易说辞不当,甜品消费又高,所以廉价易得的瓜子就成了大家相聚时休闲食物不错的选择。同时,嗑瓜子可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,这些动作简单、容易,让人感到愉悦,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。
我们不可能约束别人,阻止别人晒幸福,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其转化为生活的动力。首先,要从积极的角度想,替别人高兴,为自己加油。看到别人的幸福快乐,应当告诉自己这是别人努力的成果,点个赞后,也让自己为目标奋斗,将别人的幸福转化成自己的正能量。其次,要知道幸福瞬间只是生活的很小部分。网上的幸福永远只是别人生活的一个片段,而且属于不同的人。
恐怖焦虑症与端粒长度关联密切。恐怖焦虑水平越高,端粒长度就越短。对人群密集等场合产生莫名恐惧的老年妇女,其端粒长度比心情更为平静的同龄妇女更短。与正常妇女相比,恐惧、焦虑严重妇女的端粒长度,缩短程度相当于早衰6年。
人际关系的复杂化,不少人每天在不同的角色中转化,时而要做合格的丈夫或妻子,时而要当称职的上司,时而要迎接重要的客户。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人们戴上了不同的面具,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,揣摩语言背后的用意,就成了不少人的“职业病”。时间长了,就会开始胡思乱想。
当参与者阅读用母语撰写的短篇故事时,故事中的人物微笑,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微笑,这种模仿现象也出现在其他情绪中。然而当故事使用第二语言(12岁之后才开始学习的语言)时,参与者就无法对描写的情绪做出很好的“感同身受”了。
患有“网脑症”的人出现暴力、冲动行为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近4倍,且更有可能参与赌博。研究者认为,“网脑症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、生活,使其处于不健康的状态。
国人爱围观、看热闹的习惯自古都有。生活中有很多场合容易让人好奇,比如争吵打架、房屋倒塌、火灾现场等,许多人路过,就会停下脚步围观。由于从众心理作怪,围观者会越来越多。然而,看打架反而被打,看热闹反而被“次生灾害”所连累的例子比比皆是。